2018「除舊佈新」!奧斯卡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被直擊拍到與嫩模卡蜜拉夢羅妮搭私人飛機度假,再度證明「辣模獵人」名不虛傳,公認對地球暖化有嚴重負面影響的私人飛機,則讓最愛騎單車給拍的李影帝呼籲環保愛地球行動,疑似再度大破功。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96)
- Nov 18 Thu 2021 12:39
李奧納多新歡曝光!和小23歲嫩模搭私人飛機度假
- Nov 17 Wed 2021 11:38
私人飛機可在台17航站起降
中國時報【黃如萍╱台北報導】 私人飛機將可以在台灣機場自由起降!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日初審通過民航法修正,開放外籍自用航空器在台灣境內兩點間飛航,交通部民航局長尹承蓬解釋,除入境及出境航點外,外籍私人飛機在台灣十七個機場可以任意起降,方便國際企業及高階商務人士來台經商、考察。 民航局統計,今年一至十月,外籍自用航空器在台灣機場起降,松山機場有五百三十九架次,桃園機場為六百零四架次,其中,松山機場的自有私人飛機起降約比去年成長一點六五倍,松山機場的首都商務機場已成型。民航官員說,因兩岸直航優勢,國內外企業主往返兩岸次數增加,外籍自有航空器開放在台灣境內起降,有利於在台灣境內多點停留的次數與時間,甚至將台灣設立亞洲地區營運總部,對於發展台灣為亞太營籌中心,助益大。 國內許多老闆,如國泰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蔡萬霖、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旺旺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蔡衍明等企業家擁有私人飛機,但都是登記N字頭的外籍航空,因此,民航法修法通過後,都可申請搭機往返國內各機場間。
- Nov 17 Wed 2021 00:59
自費110萬元手術 李明依轟健保署:有給付不早說
55歲藝人李明依這個月初,因為頸椎四節軟骨出問題,自費花了110萬元,換了人工椎間盤。不料開刀前才得知,12月開始相關醫材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如果她晚一個月開刀,大約可省23萬,她忍不住怒轟,為何不早說。對此健保署回應,一切按程序處理,每次開會都有公告,也建議民眾,生病就要在最佳時機接受治療。
- Nov 15 Mon 2021 23:15
泡完溫泉「那裡又熱又痛」 11歲女童義大利度假竟染淋病
- Nov 15 Mon 2021 14:53
小7聖誕杯登場!愛‧Sharing送4萬杯咖啡等三大活動
文/景點+ Rhoda整理報導
- Nov 14 Sun 2021 01:37
【英國Joie】選購育兒神器不踩雷
- Nov 14 Sun 2021 00:23
台灣之星雙11經典188資費最終回 萬人線上開搶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台灣之星自2016年起即領先同業率先加入「雙11購物節」,在市場掀起「電信雙11」風潮,年年創下驚人銷售佳績。
- Nov 12 Fri 2021 06:39
IU跟確診者參加婚禮緊急檢測 韓男星足跡遍佈韓演藝圈
- Nov 12 Fri 2021 01:42
首屆文協獎章贈獎90人 向奉獻守護台灣文化者致敬
- Nov 10 Wed 2021 17:00
北市長藍綠白誰能勝出? 民調:還是這位阿伯
- Nov 10 Wed 2021 11:36
台灣豪額人超過38萬 渣打銀搶攻私人理財
國內金字塔頂端的「豪額人」眾多,是各銀行極力爭取的客群。渣打銀行今(29)日推出全新頂級「渣打優先私人理財」服務,鎖定資產總額達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的超級富裕人士,量身打造3大獨享禮遇。
根據瑞士信貸研究機構2017年報告,全球財富總額達280兆美金,年成長率6.4%,其中台灣財富總額為3.6兆美金,年成長率12.1%,高於世界平均,且資產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數更有38萬人,預計2022年將突破50萬人大關,顯示台灣金字塔頂端客群的成長力。
- Nov 09 Tue 2021 16:13
藝廊界第一次BE@RBRICK盲抽派對
- Nov 07 Sun 2021 15:05
止痛藥可以隨意吃嗎?食藥署闢謠給解答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現代人遇到「疼痛」,無論是頭痛、經痛、肌肉痠痛等不適症狀就會隨意自行服用止痛藥來鎮痛,不過,止痛藥真的可以隨意就吃嗎?食藥署在官網闢謠專區給了正確答案做出回應。
- Nov 05 Fri 2021 16:45
臺北城市科大推出「雄獅菁英專班」 為學子職涯打通脈絡
與雄獅集團合作成立「雄獅菁英人才培育學院」,深化產學策略聯盟;圖片/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提供
近日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與雄獅集團合作成立「雄獅菁英人才培育學院」,深化產學策略聯盟,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期許未來由雄獅集團的專家到校協同教學,提供學生實習機會,企業再從中挑選菁英,讓技職教育與職涯發展無縫接軌,為產學合作開創新模式。
- Nov 04 Thu 2021 04:55
竹縣4幼童誤打過期流感疫苗 衛生局將懲處失職者
(中央社記者郭宣彣新竹縣3日電)新竹縣一家衛生所日前不慎將已屆有效期2個月的流感疫苗,接種在4名幼童身上,竹縣衛生局長殷東成表示,經追蹤觀察,4人無不良反應,明天也將開考紀會,討論失職者懲處。
衛生局表示,經調查,該衛生所因僅在系統上移除過期疫苗,並未將實體疫苗移出冰箱並銷毀,加上後續人員核對不實,造成此次意外出錯。
- Nov 03 Wed 2021 21:40
青少年BNT第2劑緩打? 陳時中:21天拉長至6週
美國CDC最新核准,5-11歲也能接種BNT疫苗。台灣目前則只開放12歲以上,而且校園疫苗接種計畫,從九月至今陸續已經超過四周,卻遲遲沒有第二劑消息。因為累計19例心肌炎,加上國外研究,第二劑風險高出十多倍,需要專家學者討論。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證實,青少年第2劑規劃,會從原先的21天,拉長到6週。
- Nov 03 Wed 2021 20:29
生態調查監測重大收穫 宜蘭發現新種淡水蟹「北山澤蟹」
- Nov 02 Tue 2021 20:31
9 歲前是「學習閱讀」,9 歲後是「閱讀學習」!想讓小孩多讀書?4 撇步教會閱讀技巧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幼兒認字發展,孩子在 9 歲以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直到 9 歲以後才會透過閱讀來學習更多新的東西。所以在9 歲以前培養好孩子的閱讀能力,爸媽們就會發現孩子的讀書、寫功課速度,還有學習新東西的能力,往前飛躍了一大步。
9 歲前如何「學習閱讀」?什麼都讀、什麼都不奇怪!
其實要培養小孩的閱讀能力,不一定要透過「看書」才能達到,日常生活中各種會遇到文字的時刻,也是培養能力的好方式。 像是看菜單、看物品說明書,或是食物背後的營養成分表,也是培養閱讀理解的方式。不過在進入這個階段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讓他們知道「會閱讀就可以知道好多好有趣的事情」。
- Nov 02 Tue 2021 13:45
【文化副刊】我和我的影子對話.知足常樂
- Nov 01 Mon 2021 18:04
Pixel 6 及 6 Pro 水貨登陸香港,即場試玩魔術橡皮擦